波力斯卡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吸血鬼公主上古灵兽简介-至臻易学
2014-05-01 12:22:53
上古灵兽简介-至臻易学
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是指以上古六神朱雀、青龙、白虎、玄武、勾陈、螣蛇(或腾蛇)为代表的皆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这些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某些古代神兽在中国的占卜术中,尤其是奇门遁甲及六爻两门术数。这些神兽常出现于汉族建筑中,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六神青龙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龙是汉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由图腾崇拜意识,后演变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汉族民俗活动。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象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又有龙性淫的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白虎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白虎是西方保护神、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是由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所组成。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因西方属金,色白,故称白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根据中国古代传统观念,秋季为肃杀的季节,而且处决犯人多安排在秋季,即是常说的秋后问斩。所以白虎主杀李尚恩,被认为是杀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转世的,例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很多与军事有关的地方和事物都以白虎命名,例如:象征军队指挥权的虎符,象征威势的白虎旗,水浒传中林冲误入的军机要地白虎节堂等。朱雀朱雀又可说是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为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康成书院,亦称玄鸟。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朱雀。近代由于受到西方不死鸟(Phoenix)浴火重生的神话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华人在翻译与认知上也有把不死鸟当成朱雀的情况。事实上,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并无朱雀会浴火重生的说法,凤凰涅槃也只是郭沫若先生借鉴西方不死鸟的传说所创作的诗词而已。有时认为朱雀是凤凰的一种:凤象者五,五色而赤多者,朱雀;黄多者,鹓鶵;紫多者,鸑鷟;青多者,青鸾;白多者,鸿鹄。玄鸟的说法据《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就是殷商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并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纪》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唐王游地府,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 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勾陈勾陈,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易冒》:“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骆嘉琦。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上史书上所记“句陈,勾陈,钩陈”,均为“勾陈”。《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均作:句四星。正史中《晋书·天文志》开始作“钩陈六星”,但是一些保留下来的纬书中已经有作“钩陈六星”之说,也就是说在后汉时出现六星之说了。螣蛇古书上说的能飞的蛇。腾蛇为虚空少实信不真实、狡诈奸诈多忧疑多:多虚假、虚言虚信、虚无难凭、虚情假意、虚诈、主虚空少实信、主不真实、其人虚伪、狡猾、说话不算数。螣蛇为毒蛇、象征恶毒之口。螣蛇为变、多变、多变幻;诡异多端、性情难测难解;怪、怪异、如怪异、奇奇怪怪、妖邪、魔鬼之类。性情善于作怪、作风行事怪异。少见多怪。螣蛇为惊、吃惊、意外、惊异、惊心、惊吓、惊骇、惊恐、惊魂;令人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精神不安;心乱如麻。螣蛇为阴、阴暗、夜里、阴私、阴邪、防小人暗算喝水哥。螣蛇主梦、多梦、怪梦、常在梦中惊醒;主床不安宁、在床不安宁、难睡、难眠、常失眠。螣蛇为黄色、黑白色。螣蛇为四灵麒麟《说文》:“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兽也。”段玉裁注云:“状如鹿,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因而被称为"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凤凰凤凰(Chinesephoenix/phoenix)是中国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意思是山中有一种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是祥鸟。黄龙黄为中央戊土之色,黄龙为其兽,实阵中央。按照古籍记载,黄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黄龙的化身。古云黄帝乘黄龙而去(一说化黄龙飞升),《史记·天官书》言:“轩辕黄龙体”。《归藏·启筮》说鲧、“化为黄龙”。大禹之母是“修巳”,修巳的意思就是一条长蛇。《山海经·海内经》郭注引《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是前承《吕氏春秋》而又加三岁不腐,化为黄龙云云王充《论衡·验符篇》:“黄为土色,位在中央,故轩辕德优,以黄为号。皇帝宽惠,德侔黄帝,故龙色黄,示德不异。东方曰仁,龙,东方之兽也,皇帝圣仁,故仁瑞见。”《淮南子·天文训》有云:“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中央土地,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西方金也,其帝少皞,其佐蓐收,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王充《论衡·验符篇》:“湘水去泉陵城七里,水上聚石曰燕室丘,临水有侠山,其下岩淦,水深不测,二黄龙见,长出十六丈,身大于马,举头顾望,状如图中画龙,燕室丘民皆观见之。 去龙可数十步,又见状如驹马,小大凡六,出水遨戏陵上,盖二龙之子也。 并二龙为八,出移一时乃入。 宣帝时,凤皇下彭城,彭城以闻。 宣帝诏侍中宋翁一。 翁一曰:“凤皇当下京师,集于天子之郊,乃远下彭城,不可收,与无下等。
琴葛蕾
”宣帝曰:“方今天下合为一家,下彭城与京师等耳,何令可与无下等乎?”令左右通经者论难翁一,翁一穷,免冠叩头谢。 宣帝之时,与今无异。 凤皇之集,黄龙之出,钧也。 彭城、零陵,远近同也。 帝宅长远,四表为界,零陵在内,犹为近矣。 鲁人公孙臣,孝文时言汉土德,其符黄龙当见。 其后,黄龙见于成纪。 成纪之远,犹零陵也。 孝武、孝宣时,黄龙皆出。 黄龙比出,于兹为四。 汉竟土德也。龟《山海经.西次四经》:“崦嵫之山.....其阳多龟。”《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云:“千岁之龟,能与人语。”《述异记》上云:“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万年谓之灵龟。”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云:“千岁灵龟......剔取其甲,火炙捣服....尽一具,寿千岁。”此则龟之灵异。四凶梼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成诗京,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穷奇原文“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四凶之一都市放牛,用来形容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背信弃义之人。《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言此为大恶之兽。《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吸血鬼公主。”饕餮《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附:狍鴞:《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混沌《神异经(西荒经)》里的混沌,就是被人类丑化了的混沌。它把混沌说成是一只像狗又像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有腿却不能走,空有一个肚皮却没有五脏六腑,且德行极坏,遇着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蛮劲去抵。《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混沌:实为被丑化的帝江,帝江为鸟,六足四翼,其体色丹红,面目无相。祥兽貔貅(pí xiū)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雄为貔,雌为貅。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貔貅的体色是根据吞噬金银珠宝种类来呈现的,若金比例居多便身成金色,若玉比例居多身便成玉色)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古时候人们也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角端《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兽则麒麟角端。”郭璞注:“角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又《宋书.符瑞志》云:“角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达方外幽远之事。”盖*白泽兽之类。清王士祯《陇蜀馀闻》云:“角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山僧恒养之,以资卫护。陆吾陆吾又被称作开明兽,本是黄帝都城昆仑丘的守卫,他把自己化装成老虎的样子,这样便可以获得老虎的威严和力量。只是不知为何会出现在蜀山的神龙殿之中,而且似乎忘记了原本的职责,只知道单纯的阻挡一切进入神龙殿的人。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陆吾,昆吾神兽,身如白虎,有九首。相传是西昆仑山西王母娘娘的守门神兽,上古天帝时期曾是天帝看守天宫宝库的神兽。白泽,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
腾蛇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依照自己形象所造,后因补天因五色石不够,遂以身补天,白矖、螣蛇亦追随。亦有人推论,白矖和螣蛇育有一女,人首蛇身,就是为人熟知的白蛇白素贞。
一名“螣蛇”,也叫飞蛇。《山海经·中山经》:﹝柴桑之山﹞多白蛇、飞蛇。”郭璞注:“即螣蛇,乘雾而飞者。”在古代的图腾当中也常用与祈福等仪式
《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
《尔雅?释鱼》:“螣,螣蛇”。郭璞注:“龙类也鬼电车,能兴云雾而游其中”。
“螣蛇游雾龙乘云。”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也。《慎子·威德》
《韩非子十过》云:“曾云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
◇
腾蛇与灵蛇崇拜
“腾蛇”一词在《史记》中的其他篇目和同时期的文献中屡有出现,有时亦写作“螣蛇”或者“腾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把“螣”字归入虫部,意思是“神蛇也”。西汉代桓宽的《盐铁论》说,“贤者得位,犹龙得水,腾虵游雾。”
《淮南子》记载,隋侯出行时看见大蛇被伤中断,用药救之,一年多以后,蛇衔明珠以报隋侯,谓之隋侯珠。由此看来,蛇在两汉三国及更早以前是很受人尊重的动物,像佛口蛇心、蛇蝎心肠一类贬义成语似乎是后来才出现的。
按照古代中国人天地相应的思想,天上的星官在地上必定有其对应逯爱岩,而腾蛇星之所以与蛇为名,似乎跟远古的灵蛇崇拜有关。
据2002年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中
《容成氏》的一篇,讲到大禹听政三年,天下大治,四海自远方前来进贡,禹然后开始为四方朝贡之民竖立旗号,以作辨别之用:
“东方之旗以日,
西方之旗以月,
南方之旗以蛇,
中正之旗以熊,
北方之旗以鸟”。
叶舒宪先生认为寄生幼虫,识别南方民族之所以用画有蛇的旗子,与当时南方诸民族的蛇崇拜有关,而这种相关性仍保留于现存的文字中,成为活化石:如“巴”字在金文中就是一条蛇的形状,南方地名“蜀”、“闽”二字中所包含的虫字,古代南方民族南蛮中“蛮”字下部的虫字,这个虫在远古多指长虫——蛇。汉武帝太初改历时(公元前104年),召集了很多精通天文历法的专家,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巴郡的落下闳。腾蛇二十二星可能因为南方的灵蛇崇拜而命名,由落下闳则带入汉代皇家天文机构,这个星官由此定名并流传至后世。
然而,人们对于蛇本身的崇拜,后世之人渐渐忘却,而改为将之整合到对龙的崇拜之上。
郭璞曾为中国第一部辞典《尔雅》作注,他解释腾蛇说:“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宋史·天文志》则谓腾蛇二十二星“主水虫,居河滨。明而微,国安;移向南,则旱;向北,大水。彗、孛犯之,水道不通。客星犯,水物不成。”与晚近神话,如《西游记》中能兴云布雨的龙王无异。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受西来文化影响,使蛇的形象渐渐发生变化。在佛教文化中,蛇是邪恶的化身,成语佛口蛇心中,慈悲之佛与恶毒之蛇相对,便很能说明问题。
古希腊《伊索寓言》农夫与蛇的故事中,蛇是忘恩负义之徒。在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中,蛇更是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坏家伙。
唐代以后有一种奇门遁甲术数,把十天干和一些古代星名按一定程序分布于九宫格内,以预测吉凶,青龙、白虎、玄武、朱雀、贵人、螣蛇、六合、勾陈、天空、太常、太阴、天后,这当中就有“螣蛇”,但它所代表的却已变成阴柔口毒的虚诈之神。从“腾蛇”的解释来看,“腾蛇”在古代是一个不吉利的星宿,腾蛇指虚惊怪异之事。
几千年以来,当人们在占卜中遇到“腾蛇”时,都是照搬照抄。案例:预测台风的过程中,发现“腾蛇”动在卦中。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腾蛇”的真面目,我翻阅了《辞源》和《辞海》等工具书。《辞海》对“腾蛇”的解释是指一种无足而飞的蛇。为此,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飞”字,希望在“飞”字里面有所发现,“飞”即是突然的、意外的意思,我认为,“腾蛇”里面应有两重意思,即是既有“惊恐”一层意思,也有“惊喜”一层意思。也就是说,“腾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调风水、请太岁符、测八字六爻预约热线:13315667869(微信同号)
想知道更多运势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作者:
admin
分类:
全部文章
浏览:
130
上一篇文章: 唐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64周年校庆——企业论道-上应经管校友分会
下一篇
文章归档
2020年11月 (50)
2020年10月 (310)
2020年9月 (300)
2020年8月 (310)
2020年7月 (310)
2020年6月 (290)
2020年5月 (310)
2020年4月 (300)
2020年3月 (310)
2020年2月 (290)
2020年1月 (310)
2019年12月 (310)
2019年11月 (191)
2019年10月 (240)
2019年9月 (290)
2019年8月 (225)
2019年7月 (95)
2019年6月 (93)
2019年5月 (92)
2019年4月 (1589)
2019年3月 (2187)
2019年2月 (367)
2019年1月 (395)
2018年12月 (214)
2018年11月 (287)
2018年10月 (309)
2018年9月 (297)
2018年8月 (306)
2018年7月 (305)
2018年6月 (315)
2018年5月 (325)
2018年4月 (295)
2018年3月 (312)
2018年2月 (274)
2018年1月 (305)
2017年12月 (304)
2017年11月 (307)
2017年10月 (316)
2017年9月 (299)
2017年8月 (307)
2017年7月 (167)
2017年6月 (81)
2017年5月 (94)
2017年4月 (79)
2017年3月 (99)
2017年2月 (82)
2017年1月 (101)
2016年12月 (78)
2016年11月 (97)
2016年10月 (91)
2016年9月 (97)
2016年8月 (96)
2016年7月 (88)
2016年6月 (84)
2016年5月 (88)
2016年4月 (83)
2016年3月 (89)
2016年2月 (92)
2016年1月 (107)
2015年12月 (103)
2015年11月 (98)
2015年10月 (81)
2015年9月 (93)
2015年8月 (99)
2015年7月 (93)
2015年6月 (98)
2015年5月 (107)
2015年4月 (101)
2015年3月 (106)
2015年2月 (78)
2015年1月 (91)
2014年12月 (110)
2014年11月 (90)
2014年10月 (105)
2014年9月 (101)
2014年8月 (96)
2014年7月 (108)
2014年6月 (95)
2014年5月 (97)
2014年4月 (71)